水系超级电容器由于其出色的电容特性、高安全性和环保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水窄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1.23 V)降低了器件的储能能量密度,限制它们的实际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李磊教授团队发展了一种新的策略,即通过两性离子功能的甜菜碱调控活性炭和水系电解液的固-液界面性质,以提高器件的工作电压和电极电荷存储能力,实现器件能量密度的巨大提升。甜菜碱均匀的包覆在活性炭表面,避免水系电解液和活性炭的直接接触。一...
西安交大李磊教授科研团队在水系超级电容器电极和电解液固-液界面性质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全固态电池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卓越的安全性能,被广泛视为下一代能源存储的核心技术。在全固态电池体系中,硅凭借其高理论比容量(4200 mAh/g)、丰富的储量及低成本优势,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固有的差离子/电子导电性,且在锂化/脱锂过程中产生剧烈的体积变化,容易引发电极结构崩塌,严重制约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针对上述关键挑战,新葡萄官网AMG...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金属玻璃(又称非晶态合金)因其内部原子堆垛的无序结构,展现出高强度、高弹性等优异力学性能,但也使其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易发生纳米宽度的局域剪切带(shear bands)。剪切带的形成与扩展往往诱发材料的脆性断裂,严重制约了金属玻璃在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涉及原子尺度至宏观尺度的多重耦合过程。由于其在微秒时间尺度下发生,传统实验手段难以直接观察其原子机制;另一方面,传统分子动力学模拟受限...
西安交大新葡萄官网AMG丁俊、马恩团队成功破解金属玻璃中剪切带形成机制
双相钛合金(α+β)作为最重要的高比强度结构材料之一,可通过调控其主要组成相——HCP-α相来获得广泛的力学性能。然而,高强度双相钛合金常常面临加工硬化率低(WHR, Θ)的问题,从而导致有限的均匀延伸率(εu)。这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i)HCP-α相中的<c+a>位错往往由于过高的临界分切应力(CRSS)而难以有效激活,这造成了其塑性不足的本征限制。ii)具有半共格相界的二次强化αs析出相会导致应变不相容性,塑性变形...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抗间隙脆性钛合金强韧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金属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与拉伸塑性对于其工程应用至关重要。目前仅少数超高强钢的块体屈服强度(σy)能够达到2 GPa水平,但它们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加工硬化能力,导致其标准单轴拉伸试验中报道的均匀变形实际上是由局域变形带引起的锯齿塑性流变组成,并非真正的均匀延伸率(ɛu)。这些超高强钢,例如马氏体时效钢的均匀延伸率通常很低(例如ɛu ~5%)。尽管经典的第二相强化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材料的屈服强度,但强...
《自然》发文!西安交大研发的复杂合金创造屈服强度与拉伸塑性组合的新纪录